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生活烦琐家风的句子,以及文言文阅读风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One]、文言文阅读风俗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训俭示康(节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答案:1.A;2.C;3.D;4.D;解析:『1』速,招致『2』(应为戌)『3』(①为正面例子,②文中只讲奢豪,文中未涉及其败)『4』(人莫之非,即人莫非之,人们不指责批评他,并等于认为他可以豪侈)『5』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在高位的人即使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颓弊:败坏。
答案:1.A;2.C;3.D;4.D;解析:『1』速,招致『2』(应为戌)『3』(①为正面例子,②文中只讲奢豪,文中未涉及其败)『4』(人莫之非,即人莫非之,人们不指责批评他,并等于认为他可以豪侈)『5』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在高位的人即使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颓弊:败坏。
句子顺畅,注意反问问句式。以上各点各一分。)
君子少贪欲,就不会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役:役使;被动句式;条件关系复句;以上各点各一分。)
不只是你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来教诲你的子孙。(徒:只;身;自身,亲身;服行:实行;以上各点各一分。)
附文言文译文: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比较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
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
(那时)会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
(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
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是少贪欲。
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
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移就会多贪欲。
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作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定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古时候正考父用稀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前后)辅佐三位国君(他的)小妻子***丝绸,马不喂小米,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
管仲(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住宅有)上边刻着山岳的斗拱,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的短柱(生活奢侈华),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见识不高。公孙文子(在家里)宴请卫灵公,史鯄知道他(一定将要)遭到灾祸,(果然)到了(文子去世,文子的儿子)公孙戌(时),(公孙戌就)因为富裕招罪,出国逃亡。
何曾一天吃喝(要花)一万(个)铜钱,到了孙子(这一代就)因为傲慢奢侈而家人死光。石崇以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此而死在刑场上。
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代人中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所以人们不批评他。(可是他的)子孙习染他的家风,(也豪华奢侈),现在多数穷困。
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上面)姑且举几个用来教诲你。
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
4.D 5.C 6.C. 7( 1)这样的话,重振纪纲,改变风俗,引进贤能,斥退小人等事,便可依次施行了。
『2』于是金灿巡按四川时,曾推荐李中,李中没有感谢他,金灿因此心生怨恨,这时便以别的事弹劾李中。译文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考取进士。
杨一清任吏部尚书,屡次召李中参加选拔谏译官的考试,李中不去参加。到了李中任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建立寺庙,并用西番僧人任寺庙住持,朝中大臣无人敢反对。
李中到任三个月即上书直言说“以前逆贼刘瑾窃取权柄,气焰嚣张。陛下觉察以后,将他处死而不予赦免,皇上的圣明英武堪称卓绝。
现在大权尚未收回,太子尚未确立,义子尚未革去,朝纲日益松弛,风俗日益败坏,小人随时得以进身,正人君子随时遭贬退,志士之气日渐消磨,臣子进谏的言路日渐闭塞,重要职位更加容易获取,贿赂日益盛行,礼乐教化日益荒废,严刑重罚日益滥施,人民财产日益耗尽,军政防务日渐疲敝。刘瑾虽已处死,但至今仍未出现善政,这是陛下受异端邪说迷惑的缘故。
皇宫是森严邃密的所在,怎能允许异教杂居其内?现在皇上却在西华门内修建寺庙,请来西蕃僧人住在里面,每天与他们相处。异端邪说日益滋长,忠正之言日益疏远,取舍颠倒,措施失当。
朝政废弛,正是由于这些的缘故。臣下祈望陛下幡然悔改,毁去佛寺,驱逐蕃僧,精选儒臣,朝夕对陛下劝讲儒学旨义,总揽大权来杜绝天下邪恶,确定太子以建国家根本,革去义子以正天下名分,这样的话,重振纪纲,改变风俗,引进贤能,斥退小人等事,便可依次施行了。”
皇上见疏大怒,李中将遭重责后果不堪设想,因大臣们救助方才豁免。过了一天,皇上降旨将李中贬任广东通衢驿丞。
后来王守仁巡抚赣州,下文传令李中参赞军务。李中后来还参与了平定宸濠叛乱。
世宗继承皇位,李中得以恢复原来官职。尚未回京上任,升任广东按察佥事。
又提升为广西提学副使,在任以身作则示教。挑选优等生员汇集于五经书院,每隔五天到书院与学生讲论经义。
第三次提升任广东右布政使。因触犯了总督和巡抚御使,被指控为不称职,应当罢免。
这时霍韬以吏部侍郎代理主持吏部尚书事务,认为李中为官一向廉洁有才干,应当留任。适逢朝中有人不喜欢李中,将他降为四川右参政。
嘉靖十八年提升为右佥都御使,巡抚山东。这年山东遇灾歉收,李中下令给捕捉蝗虫的百姓以加倍的粮食,这样既消灭了蝗虫,饥民也得到救济。
又捕获大盗关继光,邻境的官员窃夺他的功劳,李中也不与他争辩。后来,李中晋升为副都御使,总督南京储粮事务。
于是金灿巡按四川时,曾推荐李中,李中没有感谢他,金灿因此心生怨恨,这时便以别的事弹劾李中。朝廷正商议将他调任而李中去世。
光宗朝,给李中追加谥号庄介。李中为官廉正。
从广西归来后,一次想留客人吃饭,家中无米只好到邻居家去借。米借来了,却又没有柴薪,准备劈开澡盆来烧火。
这时天已黄昏,客人来不及吃饭便告辞离去。李中少年时跟从同乡杨珠读书,后来扩充自己的学识,治学深邃精密,学生称他为谷平先生。
他门下的学生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等都能继承他的学问。
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ه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10.A 11.D(“不考虑民情”“一概”错误) 12.C(“冒着被朝廷罢官的危险”错,应该是冒着被怨恨、指责的危险,“付出的多”错误) 13.(10分)『1』都中为此阅读以往文书档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
(披、故、洞见、伏辜,各1分,句意1分)『2』检查其生产能力之高低而予以增减赋税,既完成了任务,赋税也丰富了,公私对此感到有利。(验、损益、课、便,各1分,句意1分)借鉴译文:王都中字元俞,福建福宁州人。
父名王积翁,任国信使,到日本去宣谕,在海上遇害。都中七岁时,随其母到朝廷陈述其父往日本在海上遇害之事,世祖非常同情,给旅费让他们回南方,并赐平江田八千亩、住宅一所。
不久世祖又感念其父功绩,特授王都中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此时都中年仅十七岁。同僚中因他年轻,很轻视他。
都中遇到事情都进行分析,动辄抓住要害,因此,僚属感到惊愕,不敢欺骗他。昆山有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事情暴露,然而八年没有裁断。
都中为此阅读以往文书档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吴江学校房屋破败很久未修理,而郡守缺任,都中说:“圣人之道,大家遵守,为何只有一个郡守能做?”于是首先向豪富之家募捐,筹钱新修了典礼殿堂。
任期满后,改任郴州路总管。郴州位于楚之上流,奚谷洞徭獠往来于民间,郴州百姓惧其强悍、狡猾,不敢与他们进行贸易,王都中爱护他们,施以恩泽,用威严震慑他们,于是徭獠都心悦诚服。
郴州百姓受蛮人风俗影响,喜争斗,都中于是大建学舍,陈列笾豆簠簋,演奏笙磬琴瑟,教民学习古代先王的礼乐,并请宿儒进行教育,用义理开导他们,终于使他们的风俗有了改变。调任饶州路总管。
遇饥荒,米价飞涨,官仓之米,分三等价,都中以下等米价减十分之二,让老百姓前去购买。父老们有人把两穗的麦子、六穗的稻子献给他,都中说“:这是圣主的福兆,我不敢当。”
就将此事奏于朝廷。因母丧离职,百姓为他立生祠纪念。
服丧期满,官拜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上奏国民生计莫重于盐。
于是按照旧制设盐亭灶户,三年比一次,排定名次,这是世祖时的旧制。担任此事的人怕遭怨,很久都未进行。
都中说:“当臣子的,假如都怕被指责,怎能做成一件事情?”于是走遍了三〖Fourteen〗、个盐场,检查其生产能力之高低,来决定减税或是增税,既完成了任务,课税也丰富了,公私对此感到有利。因身体有疾辞官回家,至正元年逝世。
追赠昭文馆大学士,谥号清献。都中任官职四十余年,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而治理郡县的业绩,即使是古代遵守理法的官吏也没有比他更好的。
而他清白的情操,则是得自家传,除皇帝所赐予的田产和住宅外,朝廷分给的粮食和俸禄全都分给同族和亲戚中贫困的人,人们因此更加称赞他。幼年留于京师,待到拜许衡为师,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中年时期,更致力于根本之学,著三卷诗集。
(1)“或”为代词,做主语,前面停顿,排除AC;“吠非其主”为动宾结构,前面停顿,排除D;故选:B,译文:等到玄宗即位,从宫中得到李峤的奏表,有人请求杀了他,张说说:李峤确实是分不清逆顺,但他是为当时的主子谋划,就像狗对着不是自己的主人吠叫一样,不应该追究他的罪过.『2』D“文中指李峤到地方视察工作”错,应为“就职办公”.『3』A“名气却比他们大”错误,“与等夷”即“和他们名气等同”,并非指名气比他们大.『4』①“尚”,崇尚;“烦杂”,繁琐混乱;“苛碎”,琐碎.译文:禁令规范崇尚粗疏,法令条例应该简单.简单,法令就容易执行而不繁琐混乱;粗疏,就能包罗广泛而不琐碎.( 1分,大意 2分)②“以”,认为;“嫁非”1,错误转嫁.译文为:中宗认为李峤身为宰相,却能自已陈述政治过失,不将错误转嫁给别人,下达手谕不允许(他罢官).答案:『1』B(2)D(3)A(4)①禁令规范崇尚粗疏,法令条例应该简单.简单,法令就容易执行而不繁琐混乱;粗疏,就能包罗广泛而不琐碎.②中宗认为李峤身为宰相,却能自已陈述政治过失,不将错误转嫁给别人,下达手谕不允许(他罢官)借鉴译文: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幼年时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还是孩子时,梦见有个神仙送他一对笔,从此文章就写得好.二十岁时科试考中进士,开始担任安定县尉.又应制策考试得甲科,于是迁居长安.当时京城官场中以文章知名的还有骆宾王、刘光业,以李峤年纪最轻,名气却与他们相同(夷:平).李峤逐渐升官至给事中.恰逢来俊臣诬陷狄仁杰、李嗣真等人下了狱,将要被诛杀了.武后令李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复核.张德裕心中明白他们是冤枉的,却不敢提出不同看法.李峤说:“明知他被枉判而不为之申明,是孔子所说‘见义而不为.’”于是和他们两人一同列举了他们被冤枉的事实.为此而违背了武后的旨意,被贬出为润州司马.刚开始设置右御史台,巡察州县官吏的善恶,考查风俗的得失.李峤上疏说:“禁令规范崇尚粗疏,法令条例应该简单.简单,法令就容易执行而不繁琐混乱;粗疏,就能包罗广泛而不琐碎(苛:繁杂,烦琐).”又说:“恳请大概十个州设一位御史,以一年为期,让他们亲自到属县,进入到街巷之中,督察奸邪和伪谬,采集民风和习俗,然后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实效,考核他们的成绩.”武后觉得他说得对,下诏分剖天下为二十道,选取能当此任的人,但被众人的议论所阻止(沮:阻止、遏止)而作罢.长安末年,武后准备在白司马坂建大佛像.李峤上疏劝谏:“造像虽说是由僧尼出钱,但若无州县的承办也不能完成,所以说名义上不要百姓纳税,但实际上却是要纳税.臣计算天下在编户口,贫弱者多.有卖房子押田地来交纳劳役的.造像的钱现积储到十七万缗,若将此钱救济穷人,一家给一千,就可解决十七万户百姓的饥寒之苦,功德不可计了.”武后不采纳.李峤在吏部时,一心想通过广泛施与私惠得到好名声,希望能恢复宰相的地位,于是奏请设置员外官几千人.后来官僚多而滥,府库支出增多虚耗.于是上书(抗:呈上)引咎辞职,并陈述了十余件有利有弊的事情.中宗认为李峤身为宰相,却能自己陈述政治过失,不将错误转嫁给别人,下达手谕不允许他罢官.李峤仍然恢复了职位.起初,中宗去世,李峤秘密上表请求处置辅佐帝王的诸位皇子,不准他们在京城居住.等到玄宗即位,从宫中得到李峤的奏表,有人请求杀了他,张说说:“李峤确实是分不清逆顺,但他是为当时的主子谋划,就像狗对着不是自己的主人吠叫一样,不应该追究他的罪过.”天子听从了他的意见,赦免了李峤,将他贬为滁州别驾,并且听任他随儿子虔州刺史李畅赴任.后来改任庐州别驾,死时年纪七十岁.李峤才思敏捷,他写的文章常被人传诵(讽:背诵).他在做官以前,与王勃、杨盈川交往,任官时,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年时,当时的文人都不在了,他成了文坛宿老,当时的学者都向他学习,取法于他.。
15.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②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③欲与父母相允娱耳,④何以愧为!”⑤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译文]范乔同乡腊月除夕盗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①范乔佯装没有听见,②同乡惭愧地将盗砍的树归还给了。
范乔前去明白地告诉同乡:“您在节日拿点些,③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④为什么惭愧呢!”⑤他通情理善开导,都像这样。(每句1分)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1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1』封人『2』而乞食。②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③封人因窃谓仲曰:“④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⑤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
『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①②③④⑤ 11.(5分)(每句1分) [译文]①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身边,向他乞讨食物。
②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跪着让他吃东西,样子十分恭敬。③守边境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④“假如侥幸(幸亏,或敬词,不译)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⑤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边境的官吏听了埋怨(责怪、怨恨)他。
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①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②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④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⑤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11.①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②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④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⑤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断句每句1分,建议实行减分制。
每句中断错一处扣去半分;其中“君子寡欲”、“小人寡欲”、“君子多欲”以及“小人多欲”四处之后可断可不断,若断,不减分) 15.翻译。(8分)⑴将上面文言文阅读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⑵将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答: 1〖Five〗、⑴如今一些有学问的人,没有谁不羡慕古代圣人、贤人的不朽,但一辈子竭尽全力从事文章的写作,都是很可悲的事。⑵孟子说:“耕种田地,减少税收,就可以使人民富裕了。
按时饮食,按礼节花费,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不能生活;黄昏傍晚时去敲别人的门去借水和火,没有不给的。
因为相当的充足。圣人治理天下,就会让豆、米像水与火一样充足。
粮食像水火一样充足,百姓哪会有不仁的呢?”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夫然,则①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②遂营近来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选自曹丕《典论论文》①② 11.①古人把直径一尺的美玉看得很轻,却把很短的时间看得很重,惧怕时间匆匆而过(2分)②于是就(只顾)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抛弃了名传千古的大事。(2分) 1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
【小题1】D【小题2】C【小题3】C【小题4】『1』古人重视早上听到自己的错误,晚上就改正,你的前途还长,况且有志之人只担心不能立志,哪用担心名声不能显扬呢?(贵、且、患、彰各1分,大意1分)『2』忠孝的道理,哪里能够两全呢?既然辞别父母事奉君王,又怎么能够尽子女之孝道呢?今天是我为国效命的时候了。
(安、既、子、所各1分,大意1分)解析:【小题1】敦,劝勉。【小题2】C于是,A又、接着(就)/凭借,B转折/修饰,D因为/用。
【小题3】朝臣们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实际上是陷害他。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